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响应总局排查!聚焦食用油安全痛点|伟业计量一站式标准物质方案破解检测难题,现货速发
- 《归唐》官方发文解释为什么选择了一个自杀式题材
- 实现大果粒自由,增健大果肉复合果汁大容量,实惠更畅销!
- 六大举措强力加持!美丽的光明镇是这样炼成的
- 扇子装饰墙面图片大全
- 为什么要研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总设计师给出答案
- 股匯雙殺,外資為何大倒貨?華爾街大咖提醒做好預期管理|天下雜誌
- 明确了!这些车辆可减免→
- 代查公民个人信息,律师坐上被告席
- 特斯拉預告銷售趨緩| ASML帶領費半創新高|天下雜誌
- 泉州公布第三批市级非遗传习所 71家单位入选
- 罗斯致命失误对逆转不表态 主帅肯定防守有进步
- 6部门印发意见推动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 暴雨+地灾+山洪三警齐发!
- 红酒世界北京首都机场店正式开业!
- 泉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永礼主持
- 深化数实融合 泉州累计培育14个省级人工智能项目
- 黄色+蓝色预警!凉山这些地方需警惕→
- 湖北潜江市年产30万平方真空玻璃项目开工建设,行业资讯
- 凉山州新华书店:名家进校园 书香“悦”成长
- 搜索
-
- 友情链接
-